哈斯日志
纪录我们在网路上奔波的历程!
  • »新帖子
  • 请以用户体验为起点反盗版2013年11月14日
  • 产品经理的时间管理与自我约束2013年09月26日
  • 智能硬件爆发的软硬件条件2013年11月19日
  • 微应用开发感想2013年11月23日
  • 搜索产品创新的漫谈 2013年11月25日
  • 百度的移动搜索畅想2013年11月30日
  • 百度并购91无线后的机遇与风险2013年08月15日
  • 网络接入和搜索的管道化趋势2013年08月02日
  • 搜索:流量下滑、业务萎缩、创新求信、各造帝国2013年08月10日
  • 视频:多变量复杂环境的竞争2013年07月27日

  • Reward hasiblog
    国外互联网业务进军中国市场的姿势2013年05月15日-哈斯日志
    国外互联网业务进军中国市场的姿势2013年05月15日
    星期日, 三月 26, 2017
    2011年11月Flipboard 中文版,2012年5月份的evernote的中国品牌印象笔记出炉,前几天的dropbox推出中文版,我一个朋友惊叹,dropbox 2G空间怎么来中国市场竞争啊,中国市场这些云存储的玩家至少都是十几G起的吧。这个事情比较有趣的是,让我想到了国外网络应用或者服务进中国这件事,各种企业进中国市场姿势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数结局相同。

    国外企业进中国,有三种姿势:
    1 组建本地运营和开发团队,甚至建本地数据中心,实现完全本地化业务的开展。
    微软、evernote、谷歌、雅虎中国门户、MySpace,这样做就是完全接受本地运营的一切条件,除了基本法律关系、纳税之类的之外,譬如内容审查。

    2 收购本地复制品或者相关企业,迅速切入。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切入速度快,但是和国际业务融合、平台一致性差,很多成熟的经验不能快速复制。而这种融合,在融合过程中节奏的把握,业务进度控制都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要了亲命。之前的ebay收购易趣、亚马逊收购卓越都是这种模式。今天看,卓越状况还不错,而易趣易贝基本上废了。
    3 简单中文版。
    这些后进的创新型业务形态,但是大部分保持了精简的模式,先推中文版,试探中文市场的反应。这个事情比较悲催,众所周知的墙的功力,会是局部访问体验非常差:慢,不稳定,独特的交互体验完全呈现不出产品设计本身的体验。所以这种模式的结局都是,很快被中国本土相同模式的企业不断赶超之后,悲惨离场。
    4 找本地团队合作运营。
    这个模式比如groupon,这个基本上算失败了吧。跟本土的其他团购运营商相比完全处在若有若无的状态。

    科技媒体也有搞中文版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几年在搜狐博客上,readwriteweb中文版事情。我刚才搜了一下,看到最近的更新已经是2011年5月份的事情了。

    有几个非常值得期待的进入中国市场的业务,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姿势呢?当然他们又能以什么姿势呢,其实是没得选择的。

    Gmail,facebook,亚马逊kindle+书城+云服务,twitter
    你期待什么国外什么业务尽快进入国内?

    成功的故事都一样,不成功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国外的企业在想尽招数投奔中国市场与国外互联网企业打入中国市场的境况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打入国外市场境况更惨,目前也就游戏领域稍有出息之外,互联网内容信息服务行业几乎没有成功迹象。

    互联网原本是一个无边际无地域区分的这么一个技术体系,国外的企业在想尽招数投奔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却使尽招数去争夺海外市场的用户。这显然不纯粹是个业务量和价值的考量,否则5.8亿网民这个空间太大了,做好做精做细,足够养活你在垂直领域活的很滋润。


    This Written at 三月 26, 2017 by loverty.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