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策略和设计的选择受很多因素影响,其实地域文化是其中一块儿,相对于行业人士聚居的北上广深之,你的更多用户的需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更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的用户群,你要从他们本身对于生活中问题发现、解决模式中,找到你存在的价值。产品的立足点要具体而且接地气。
魏武挥最近的一篇博客里举了个例子,说明产品决策靠理想理念支撑所带来的种种困惑:
认识一个从商业媒体辞职出来创业的人,根据他自身的资源能力,他切入的行业是“管理咨询和领导力培训”,很明显是2B的业务。具体做法是一头接入外部各种咨询顾问和培训讲师,一头接入企业。这个想法一开始让他很兴奋:仿佛未来就是一个管理咨询和培训的天猫平台。但实际操作中,却非常痛苦,因为似乎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都捞不着。于是,他第一刀的减法就是把管理咨询给砍了,专心搞领导力培训。再往后,他又发现,中国很大,企业极多,需要精准定位一下,于是他第二个减法是:给成长中的企业做领导力培训。所谓成长中企业,指年入1亿到数十亿之间。过小,对领导力培训需求是很低的,过大,他自认为也够不着。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发现自己还是犯错误了。因为领导力这个词的范围太大了,大到有时候会让客户觉得“纯属忽悠”。于是他做了第三次减法,把领导力这个概念从中细分出三个维度,专营这三个维度的培训。又做了一阵子,他的体会是:这回自己有些踏实的感觉了。
昨天消息发出之后,收到了上百条回复和响应,看起来大家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方式还是比较认可和接受的,感谢支持。
有些回复比有意思,我就拣选3条出来,附上我的回复,跟大家继续探讨。
网友:tiger 回复说:
哈尔滨司机看4个人还不停,因为路上捡不到人了
哈斯看了会心一笑,东北式幽默。
网友:刘壮 回复说:
其实不光哈尔滨,东北地区都是这样的,规则观念淡漠的,或者说根本没规则,在东北你出了交通事故,第一反应不是找交警,而是找“认识的人”,我是做投资的,虽然是东北人,但我从来不碰东北的项目
哈斯回复:这个我十分认同,很多事情按规则执行就没有问题,但是那里的人一般都是托关系绕来绕去,其实最后还是一样的办,沉默成本居高。
我爱人有一亲戚,办事就特这种风格,特别认关系,办啥事、买啥东西都靠关系推荐和引荐,结果事情可能能办成,也可能办不成,但是落下一堆人情,就各种请客吃饭还回来,下回办事还这样来。在合作创业啥地基本上靠关系、友情维系的还是蛮多的。
这个可能是地区亚文化的特征,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东北人热情、直爽,办事不刻板不教条。
网友 英舟joe 回复说:
对于哈尔滨之行随便吐槽两句,以普通人模拟产品经理的角度来想:
1,自认为好的产品或者多数按常理出牌的人认为的好的产品,再然后按照常理去测试的好的产品,大家在实际应用中可不一定按照常理来玩啊!
意淫的东东终究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这也说明我们天朝的子民有些无穷的实际的创业力!
2,以实际的打车应用来说,虽然做的不错,终究有着地域局限性。但有的地方应该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3,再谈您的哈市打车,也反应了大众一个侧面。您说奇怪于客人无意见,哈哈,从您的话里也看到您没有意见啊,呵呵,是不是?那个自己控制的评价器,您是不是也觉得怎么没人举报呢?我猜你会有这个想法的,呵呵。
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大家总希望除了自己的其他人去做我们想做但不敢出头的事!而这样的事需要自己做时,我们也就成了大众人!
所以个人感觉那些牛人产品经理不能靠意淫,至少要相互意淫,才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漏洞!
我就一2B上班小青年,连您是谁都不知道,绝无冒犯之意!
哈斯回复:
您说的我是个人并不觉得有冒犯之意,过虑了。我本人是十分反对闭门造车,需求、交互、价值都在yy中诞生,而不去实际生活中看看事情本身是怎么回事。
在信息和传播的价值塑造、影响力塑造上,除了信息本身技术逻辑的相关性之外,还有信息的社会属性、事理属性的叠加,才能完整的提供准确、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