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主动或被动获得大量的信息,那怎么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呢?
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个话题呢,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已经远超过我们的 信息分析、加工、存储能力,如何有序组织和管理自己的信息和资料,是个人工作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同时也是自我学习不断成长的一个外在手段。否则一天到晚都在忙,忙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晚上回首这一天,断断续续零零散散,一会儿在微信上一会在微博上,一会儿在开会一会儿在处理email和rtx,而很多这些响应还都是被动式的、随机的、无序的,导致的后果是,在需要的时候,经常能想起有那么点印象,但是完全无法再组织和呈现相关的信息。
如果能建立一个价值秩序,可靠地判断信息价值,有序的安排信息处理和检查机制,应对蜂拥而至的信息流,让自己主导而不是被信息左右,其益无穷。
基于信息内容价值尺度的判断
要评判一个信息有无价值,就要先定义信息的价值标准,而且这个标注一定事先跟受众有关。所以,以受众的需求为前提,基于这个基础上,我粗略的定义为,对你有用的信息就是有价值的,这个有价值可以分为几个角度:告诉你某种资讯,让你了解这个事有发生;告诉你想知道的事情,并提供因由分析解读,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第三,告诉你认知和判断的方法,思考体系,并帮你建立起信息同类认知模型。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三个梯度,仔细思索之后发现不是,这是典型的角度。当然在这么划分确实足够粗糙,但是基本能说清楚问题的思路。
这个都是讨论的信息的绝对价值标准,纯粹看信息对受众的知识提升、经验积累和思考有无帮助,以及帮助的大小。对于个人的提升度、帮助越高,信息的价值越大,反之越小。这也是很多评论会比纯消息要更受用户关注和深入阅读的主要原因。而目前互联网信息组织形态上,以消息、资讯、评论、专题,垂直门户站等这几种形态,从信息与事物关联和紧密度本身出发,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解读或者阐释了这个关联本身,也就这样彰显了不同的价值。
还是沿着这个角度看,那么如果这个信息本身不能表达某种意义,换句话说,本身没有信息内容价值,那自然绝对价值为0,但是这里边有一种情况,就是受众不理解的信息,如果对于专业领域足够熟悉才能知道这个信息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也很容易产生误判断。前面有篇帖子我提到的信息的价值一定是跟受众有关【输入“信息传播”可获取之前写的信息传播架构原文】,没有受众、接收者,信息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个价值可分为相对标准和传播价值。
那么如何能建立起自己的信息价值判断尺度?
如果你对自己需要的信息有强烈清晰的行业、门类、内容特征有清晰的界定,那还是很容易的定义清楚那些信息是需要知道即可,那些信息需要消化吸收,那些信息是存档备用。这样的话利用一些个人信息管理手段,就可以帮你把这个运作机制搭建起来。
以我个人为例,每天遇到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属于知道即可。对于消化吸收的,通常会利用云记事本,如印象笔记、手机记事本、各种收藏工具等,纪录摘要和关键词,每天或每周结算,搜索、论证、处理,并再次分解到其他几类中去。对于存档备用,主要是一些确定的客观信息,或一些鲜见的高质量内容,能给我在思维、智识、行动上有指导和启迪的。这份不通常,我会使用email和软件双备份,之前文章众也有提过,我前几年买过一个网文捕快的付费软件,就是干这个的,积累的网页文件不到2g。但是最近三年来已经很少用了,线上的各种内容存储工具已经足够方便和安全了。
当然,现如今,网络技术和产品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业态也逐步完善,以至于自己存储和分类管理这些信息必要性都不大了,你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搜索引擎搜索啊,这些东西天然的就存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比如说这篇帖子,我写完发布出出去,瞬间有N多网络蜘蛛,来我这里拷贝一份保存下来,然后你需要的时候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价值的判断”也许就找到了。而这条信息的诞生候就不灭于互联网,随需随调随用随搜。
作信息积累、存储和分类管理的进化,我现在,每一个主题建立一个主题树,主要是纪录关键词和摘要,不时进行关键词和摘要的更新补充。这样的话还是可以围绕自己关注、有兴趣的领域不断学习同时也强迫自己,过一段时间回头看看,认真的学习消化,并吸收。
传播影响驱动的价值判断
信息绝对价值判断的标准主要是依靠受众自己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认知和理解总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情感偏好,所以难免会有偏差。如果能利用市场反映的标准来判断,那么就充分体现了传播对信息价值的肯定,从而有力地修正信息受众一维的误差。
与完全自我价值认知角度的绝对标准而言,传播这个变量的引入,建立的是一种相对价值标准。如果说信息受众对信息判断和了解,有强烈的认同或者反对,并因此引发信息本身的关注和传播,而受众对信息本身正向判断或负向判断随着受众范围的扩大而严重对峙,则说明信息有显著传播价值,价值倾向则以态度倾向相关。因为跟传播有关,所以价值判断稍微之后,需要等待市场有反应以后,才能够看出来信息的价值及其价值影响的倾向。
而这个信息价值体系,则能帮我们了解我们周围和我们的世界。比如说,我都会习惯于每天看百度搜索风云榜,看微博数据频道、通过QQ新闻推送、新闻客户端看城市热点、通过搜索了解小区热点。在这些信息里,摘要列出跟自己生活、工作、兴趣相关的要点,因此勾勒出事务工作娱乐的一些操作指导。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两者是基本契合的,即,一个对有价值的信息,个人收益有增加,同时发布方和传播节点受关注方价值也会因此正向增加。
但有些时候,也有不契合的情况:一是相对标准高于绝对标准, 信息价值并不高,这个就会引起负向价值传播;二是相对标准低于绝对标准,信息价值很高,但是受众的理解、认知却不匹配,说明传播的内容不易于大众阅读理解、不易于传播受众去接受,就是传播对象选的不对。
题图:信息价值链模型,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最先提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