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这件事儿,截至目前,我也是一直在坚持,也会持续坚持的事儿。
但是中间有些周折和变化,最近一直在反思期间的波折和变化的因由、心路历程。用第三只眼的视角,审视这一路上走来的蜿蜒曲折,记录下这些故事,以更合适的方式,记录我们在网路上奔波的历程,分享哈斯的思考体悟和心得。
一开始,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喜欢研究信息技术最新学术研究和科研进展,所以经常会把自己看到的、摘录的、思考的东西,写成文章,在bbs上分享,后来有机会在blogchina、donews上注册了专栏获得官方的一些支持,写的就更有动力,坚持的比较久。
后来BSP服务比较火,我就把哈斯日志托管在了水木清华的blog上,其实当时想法很简单,以水木的氛围和学术学生群的氛围,应该很难会触犯禁忌,但是实际上随后的内容监管、UGC监管渐紧,水木的blog服务停止了。
当然这中间我一直同步把文章备份在blogger.com上,做数据保存,所以后来就选在,自己采购主机,用blogger做CMS自己发布托管。再后来就是,08、09年前后网站要做备案,独立域名的哈斯日志网站也关闭了。loverty.org还被域名贩子抢了,反过来问我要不要买,当时有少不了当时cnblogger圈子的朋友们的互相支持和捧场,哈斯日志GooglePR值能到六七的样子。
这期间,我个人能明显感知的是,体验互联网新产品的兴奋度在降低,太多了各种微观创新的APP,用起来都有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太独特的价值,而且因为写作分享后获得的反馈交流的变少,是我动力衰减的一个动因。
接着2010年前后,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大潮的到来。在此之前,我从2006年开始也就一直都用智能手机,那时候用多普达O2的水货586w,所以用手机发现、整理、记录和随时随地上网查询,这件事,对我们来说也基本上是顺理当然的事。那时候,我还在大厂跟张东晨合作,谈下当时了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的手机浏览器搜索内置。
跑偏了,还是说回来。移动大潮来了以后,那段时间互联网的开放度自由度还是很好的。我也离开大厂自己折腾了个项目。这期间,基本上写做思考有东西就是跟自己创业相关的业务、产品和技术的思考,非常不大众化,也不太适合分享,所以那段时间几乎都是私有保存的状态。
而此时另外一个碎片化思考和分享的产品,twitter、微博高速成长,我也开始把一些碎片化的思考简单写下就分享出去了,这两个平台,早期都是熟人和陌生人混合,所以分享的效率、交流的质量还是比较好的,现在没有成长为大v的我,基本上接近于自说自话。总体上感觉,交流分享的氛围会极大影响创作分享的欲望。
到2013年的时候,微信上出了公众号,一种类似RSS订阅的机制,在腾讯强大的技术加持下,你写作的内容可以直接通过广播式分享到对方的IM微信客户端上接收,体验独特、有效率。刚开始开始做的时候,每天都得花好久时间在后台跟看了文章之后有想法的同学交流互动,而后我还做了微信群,把愿意交流的subscriber拉微信群,但是后面慢慢又没有动力,也仅仅坚持了两年多,回顾两年多的时间里,我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其一是哈斯日志是什么?是我个人的日志、分享的我经历体验思考,而不是公众媒体,所以仅仅是我的个人态度、思考和见识,但是后来随着subscriber增长,也被渐渐有了公众媒体的愁。在微信上做自媒体,我算是较早的的一波人吧,当时粉丝上万,所以特别不符合某些人的口味的,就会在后台争吵或者对吗,搞的心累就拉黑。我印象中,同期keso洪波、fenng冯大辉也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而且比我严重的多。
貌似微信公众号这种机制,其实不是blog形态,是个对话式聊天式的感觉,看到你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跟你交流,这个效率是比较低的,是个一对多逻辑,虽然归宿感好,但是效率太低。对比传统的bbs、blog、留言板、微博模式,交流分享、传播的效率相当高,多对多,矛盾纠纷就不会这么集中。
其二的思考就是个人日志的定位,跟当时自媒体变现的风口相交,对我诱惑还是蛮大的。有朋友跟 我说,某公司高管指定他们新产品发让我写稿写评论,可想而知,这绝对会动作变形,带有利益关系的文字很难再说是客观的自我理解心得和思考。再加上我其实当时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都搞不完,也很少有雅兴分享自己的心得。
其三,就是做媒体就要在乎传播,但是其实,以我的subscriber的量,只有同级别的其他帐号的阅读量的十分之一,这让我多少有点伤自尊,既不想迎合传播做内容,又不能接受小众散漫的内容,subscriber还比较多而阅读量太低的囧况。要不要考虑到底怎么选题,一旦走这个路子,就是为了不做自媒体而做哈斯日志?我觉得走歪了吧。
其四,就是更让人挫败的内容敏感词扫描、原创文章识别这些,可能因为那个时期技术不太成熟,经常误判,搞得一篇发篇文章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在微信之后,也有几个自媒体头条号、百家号、网易云阅读自媒体平台等邀请,甚至帮我开通,但是基本上我判断自己已经走歪了,所以并没有踏上这条路。
我不是对自媒体、新媒体有什么意见,我的哈斯日志,只是我的感受体验、思考、记录,和同情共识者交流互动的窗口,更多地是像我的沙龙,隔三差五地跟几个能聊个话题的朋友们交流分享一下,走向别处就不是我的本意了。
新媒体、自媒体又有吧新玩法,vlog、私域流量这些的,审视我自己,越来越能清楚地看到,哈斯日志不是这样的,它还是我的自留地,种点花、养颗草,滋养自己修炼自己,跟能交流的人唠叨两句,这才是我的本意。
从我自己出发,我希望哈斯日志是我自己的认知、思考、经验、体悟的记录和档案馆,这里可以跟能交流的人一起沟通。我常常反思的信息的流动带来的个人成长、认知提升、创新实践和进化,哈斯日志是我的足迹。
在没有发布日志这段日子里,貌似也没少写东西,刚看了一下笔记本135条,我跟我自己对话,通过哈斯日志可以更好更多对话。
标签: 产品创新, 哈斯日志, 媒体平台, 自媒体, UGC 阅读《关于哈斯日志和自媒体的反思》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