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时序来看:
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后期,互联网web服务的规模已经比较大有数百万在线的网页和内容,原来靠人工整理的分类目录体系开始不能满足人们获取更多信息的需求。同期的更多专业化互联网媒体公司开始规模化、成建制的批量生产内容。用户怎么能发现这些内容呢?同期的excite、infoseek、alltheweb等,开始研究怎么能发现更多内容,提供最全的强大的内容入口
Google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1998年9月,一对斯坦福校友发现了一套从更多内容里找到更相关内容的算法,他们从风险投资家那里筹到了第一笔10万美元投资,开始了Google的奇幻的征程。
从计算能力来看:
单机计算性能和运算速度可以实现对百万级信息内容的抓取索引计算,而这使得用复杂算法来处理信息,让信息更容易被检出被召回有了可能。
从信息处理技术来看:
佩奇和布林他们发明的算法就是Page rank,基于网页之间引用关系,提供权重信任的赋权,这使得信息搜索的相关度出现了实质性进步,不再是依赖少数人的价值选择作为选择的基础,而是依赖网页内容创作者,他们在提及、引用和提供参考的href统计分析上完成生态化赋权。
从商业价值和生态体系来看:
同一时期的overture提供的基于搜索的关键词竞价排名,也给Google商业化收入做出重要贡献,使得这样的新技术新思想在提供价值的同时还能站着赚钱。
当然,也还有很多细节的产品技术创新,使得Google在同期,与其他搜索相比体验明显有优势,比如:
1,他们在首页提供的功能只有一个搜索框,与其他公司的产品,一堆内容链接、一堆分类目录相比,差异化和个性非常明显
2,搜索出来的结果比其他公司相关性高很多,这显然不只是算法本身的功劳,能够输出用户价值导向的内容连接,并且系统性地进化,尤其是随着内容规模的扩大和积累,用户体验和价值更突出,这就是产品体验的系统化判断和优化抉择协同的产物
3,在那个年代网络带宽如此受限的情况下,能实现搜索结果秒级返回,/点赞
4,他们的数据规模更大覆盖内容更强,以至于,自信到,在搜索按钮旁边放一个功能,I'm feeling lucky,这得是多大的自信啊,但他们做到了。
标签: 商业模式, 搜索引擎, 信息技术, Google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