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日志归档--
04/01/2024 - 05/01/2024 12/01/2023 - 01/01/2024 11/01/2023 - 12/01/2023 08/01/2020 - 09/01/2020 07/01/2020 - 08/01/2020 12/01/2019 - 01/01/2020 11/01/2019 - 12/01/2019 10/01/2019 - 11/01/2019 07/01/2019 - 08/01/2019 06/01/2019 - 07/01/2019 02/01/2019 - 03/01/2019 01/01/2019 - 02/01/2019 12/01/2018 - 01/01/2019 11/01/2018 - 12/01/2018 05/01/2018 - 06/01/2018 10/01/2017 - 11/01/2017 09/01/2017 - 10/01/2017 04/01/2017 - 05/01/2017 03/01/2017 - 04/01/2017 12/01/2016 - 01/01/2017 12/01/2014 - 01/01/2015 11/01/2013 - 12/01/2013 05/01/2013 - 06/01/2013 08/01/2010 - 09/01/2010 07/01/2010 - 08/01/2010 12/01/2009 - 01/01/2010 11/01/2009 - 12/01/2009 10/01/2009 - 11/01/2009 09/01/2009 - 10/01/2009 08/01/2009 - 09/01/2009 07/01/2009 - 08/01/2009 06/01/2009 - 07/01/2009 05/01/2009 - 06/01/2009 04/01/2009 - 05/01/2009 03/01/2009 - 04/01/2009 02/01/2009 - 03/01/2009 01/01/2009 - 02/01/2009 12/01/2008 - 01/01/2009 11/01/2008 - 12/01/2008 10/01/2008 - 11/01/2008 09/01/2008 - 10/01/2008 08/01/2008 - 09/01/2008 07/01/2008 - 08/01/2008 06/01/2008 - 07/01/2008 05/01/2008 - 06/01/2008 03/01/2008 - 04/01/2008 02/01/2008 - 03/01/2008 01/01/2008 - 02/01/2008 12/01/2007 - 01/01/2008 11/01/2007 - 12/01/2007 10/01/2007 - 11/01/2007 09/01/2007 - 10/01/2007 08/01/2007 - 09/01/2007 06/01/2007 - 07/01/2007 05/01/2007 - 06/01/2007 04/01/2007 - 05/01/2007 03/01/2007 - 04/01/2007 02/01/2007 - 03/01/2007 01/01/2007 - 02/01/2007 12/01/2006 - 01/01/2007 11/01/2006 - 12/01/2006 10/01/2006 - 11/01/2006 09/01/2006 - 10/01/2006 08/01/2006 - 09/01/2006 07/01/2006 - 08/01/2006 06/01/2006 - 07/01/2006 05/01/2006 - 06/01/2006 04/01/2006 - 05/01/2006 03/01/2006 - 04/01/2006 02/01/2006 - 03/01/2006 01/01/2006 - 02/01/2006 12/01/2005 - 01/01/2006 11/01/2005 - 12/01/2005 10/01/2005 - 11/01/2005 09/01/2005 - 10/01/2005 08/01/2005 - 09/01/2005 07/01/2005 - 08/01/2005 06/01/2005 - 07/01/2005 05/01/2005 - 06/01/2005 04/01/2005 - 05/01/2005 03/01/2005 - 04/01/2005 02/01/2005 - 03/01/2005 01/01/2005 - 02/01/2005 12/01/2004 - 01/01/2005 11/01/2004 - 12/01/2004 10/01/2004 - 11/01/2004 09/01/2004 - 10/01/2004 07/01/2004 - 08/01/2004 04/01/2004 - 05/01/2004 03/01/2004 - 04/01/2004 02/01/2004 - 03/01/2004 01/01/2004 - 02/01/2004 08/01/2003 - 09/01/2003 04/01/2003 - 05/01/2003 03/01/2003 - 04/01/2003 02/01/2003 - 03/01/2003
Reward hasiblog
百度i贴吧
星期二, 十一月 17, 2009
百度i贴吧是什么
i贴吧 是贴吧原有个人中心的升级,是你的个人专属空间,是你在贴吧的家。在这里,你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新鲜事,关注贴吧各路达人,获取自己的粉丝。通过与其他用户亲密互动,形成稳定的好友关系,让贴吧生活更丰富多彩!(via here )
百度注册用户可以选择用32个字以内的话来分享自身的状态,也可以添加链接、图片、视频等。百度i贴吧采用了类似于新浪微博的实名认证形式,对名人明星可以提供认证和高级的定制服务。
在i贴吧,你可以:
关注TA---follow你感兴趣的人,基于id的进行信息聚合;
被众多吧友关注,拥有自己的粉丝---如果你有足够魅力,来自语言、形象、知名度等;
update自己的状态,记录、分享自己,邀请朋友关注;
跟twitter功能非常相似,具备转发、re推等功能。但是社区效应更明显,锐推以跟帖的形式展现 ,很bbs很贴吧,页面上也有显示转贴 (twitter中的转发)次数,但是并没有将转贴的人列出来,挺奇怪,列出来不是很好吗?!
标签: 百度 , 贴吧 , Twitter
阅读《百度i贴吧》更多内容...
This Written at 十一月 17, 2009 by loverty. ,
实时搜索怎么赚钱?
星期一, 十月 26, 2009
实时搜索无疑是今年最热的话题,是互联网上最酷的话题。可是实时搜索到底是指推特上的实时信息流的发布呢?还是Twitter发言的搜索呢?还是发言相关联的信息的搜索呢?各大互联网top公司如何看待Twitter和实时搜索?也许都是。
微软在bing搜索 下开辟了专门twitter类信息内容的聚合和搜索、现在只支持twitter,据说还要支持facebook。微软搜索技术的总经理Sean Suchter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驱动用户的价值。"
Google
Marissa Mayer说 ,谷歌需要Twitter的数据主要是由于谷歌的任务是要获得全面的数据:谷歌想要整合全世界所有的信息,包括网络上短暂的实时交谈。"我们很清楚全面性对于我们业务会带来商业上的好处。"她说的全面性是指谷歌信息的全面性,使得人们始终在谷歌上进行搜索。
雅虎搞了个类Twitter服务
雅虎咪咪 (看这名字多低速,所以上线就被和谐了)。不清楚雅虎搞这个优势在哪里,为什么要搞。雅虎收购了一堆web2.0,flickr、
del.icio.us 、mybloglog、incoming...而且有的服务还边收购,边自己研发,比如雅虎的myweb2.0的那个收藏+,说老实话,看不懂这个公司。
Dany Sullivan说他希望实时搜索查询结果更一般的搜索结果比起来数量更少,内容更专一。代表了用户的声音呀,赞。
总体上看来都很看好实时搜索,从各自的角度也都需要实时搜索的资源和概念,但说到如何赚钱,就都没把握了。那么Twitter类实时搜索的盈利模式到底在哪里呢?我弄斧一下,呵呵:
1 象搜索引擎一样,分析内容,然后了解用户的欲望,给出与之想匹配的广告,然后让广告的企业买单?典型的搜索引擎的
企业付费的媒体营销模式 。
2 最近听说有不少新成立的社交媒体营销公司做啥呢,做信息抓取,然后特征过滤,筛选出用户推产品、企业、或者某件事的看法,从而形成网络舆情,向企业
兜售舆情和解决问题的咨询方案 。
3 是否可以向企业账号收费,提供更高级的服务呢?比如向关注相应topic的用户推荐follow之类。facebook、linkedin都在尝试给你推荐你应该关注的人嘛。那反过来向被推荐者收费推广应该是靠谱的。是否可以提供
高级应用的收费模式 呢?比如雅虎咪咪的2000字tweet,可以更方便的发多媒体tweet、图片、音频、视频,那这些数据存储也可以付费享受高级服务。
4 Twitter是否可以转向局部应用做一个协同沟通工具呢?我觉得Google wave与之在这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关注点都是实时信息流的互动和传递。
过去我们把即时消息叫IM(Instant message),现在不是了,实时信息流是必须的,是数据流的基础形态。
5 2006年5月创建的twitter,到2008年11月才只有10亿tweet,到2009年4月增长到16亿,但是
今天已经51亿多了 。DanZarrella.com的分析显示tweet中,包含链接的有69.05个百分点,不包含链接仅有30.95。那么包含链接的这些信息都有没有进一步创造价值的机会呢?
当然,那种赚钱路子都不是单一笃定的,也许可以复合交叉。
标签: 商业模式 , 实时搜索 , 搜索引擎 , Twitter
阅读《实时搜索怎么赚钱?》更多内容...
This Written at 十月 26, 2009 by loverty. ,
SNS对搜索和信息获取的影响
星期日, 十月 25, 2009
Sean Parker在web2.0峰会上的
发言 "未来主宰网络的是Twitter、Facebook、Apple 和 eBay,而不是 Google"。着实让人惊异了一把。
微软bing搜索中已经加入twitter的实时搜索 功能、谷歌
消息称也已经跟twitter达成协议 ,即将在搜索结果中加入twitter即时消息。
从07年12月份我发的这个帖子 ,思考twiter类即时信息流与搜索引擎的关系,至今,仅仅2年时间,这块现在已经成了众家互联网巨头密切关注并参与其中的一个领域。Sean Parke说,从像 Google 和 Yahoo这拉的"
信息服务公司 "主宰,向Twitter、Facebook这样的"
网络服务公司 "转变,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搜索引擎被完全替代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原因很简单,搜引擎并不是静止的,搜索引擎的形态也会随着互联网网站的形态、网络条件、用户习惯等的变化,同步在成长变化,他是
网络服务 的基础。且信息服务也还是未来网络服务的一大块内容。
Twitter类消息以低于140字节为特点,犹如我们谈话,似信息流有节奏有区隔地从不同的ID的口中流出。在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被动沟通上非常有意义,现代人"都很忙"。Tweet里这些信息的单独存在几乎没有意义,但是,跟ID关联起来以后就有明确的意义和价值了,尤其是针对哪些follow了这些ID的人,即tweet的读者。在这里follow的意义不只是关注、还有想了解、信任等更多因素在里边。
所以我觉得twitter、facebook在未来信息按需流动和推送的需求上,最能挑战目前的搜索引擎:
1 信息的权威度、可信度。 目前的搜索引擎主要靠,基于超链接等传统计算逻辑分析获得信源的权威度,从而来完成对权威度的认定,而基于SNS的信息内容分享,其权威度来源于人,来源于发布者,而发布者的权威则来源于推的、被re锐推和@的情况的综合。比如谷歌撤服务器的这条信息,来自
胡延平 ,大家就愿意信而且会主动转发,这个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平台上做虚假信用,几乎很难做吧,但是在传统搜索引擎里注册几万个域名、做个几万个站点,互相贡献点超链,这是小玩家。
2 信息的时效性。 这个不用说,你几乎能看到实时发布的信息在自动推送给你,传统搜索引擎明显没有这些平台更灵活、更能解决这个问题。
3 热门信息会更容易得到呈现机会,助推效应很明显。 twitter有自己的社区化语言,对于被锐推或转发的会随着人群、人群的影响力放大,就使得信息在受众中到达的速度和覆盖率达到空间的提高。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受众的空前扩大意义非凡,在200年以前,如果发布一个消息给,需要快马加鞭,一天一夜24小时才能走800里,然后信息发布人员敲锣鸣号,着急个几百号群众,扯着嗓子发布消息,影响力就这么大了。今天1条推1秒钟可以传遍全世界(前提是有全世界的人都来follow你,呵呵),虽然从信息转换成特定信号是需要时间成本的,但是以140字节的要求,基本上熟练使用电脑的人都能在40秒之内完成,可以想见这影响力有多大。
4 信息获取的海量筛选变成局部筛选。 现在的互联网信息已经非常海量了,随便搜索个啥,动辄几千万条结果就出来了,能满足需要的结果的筛选变得非常困难。而建立在社交网络基础上的信息分享,其信息传导路径,很容易把你不需要的信息隔在外边。
5 信息的按需去取与按关联推送完美结合 ,这个是期待,这块twitter、Facebook解决的并不完美,只是我使用在
friendfeed的功能来 完成这块的需求的时候,发现效果还不错 。在网络信息的获取上,搜索引擎主要解决按需来取,而按需推送的方面,虽然一直都有尝试,至今尚未有特别效果好的,比如当年的
网易个性化资讯 就是尝试按分类主题推荐信息的,但是都没有特别成功的解决按需且保质保量的问题。今天
玩聚 也在尝试社会化推荐的聚合,目前从我使用体验来看,热点解决的非常棒,但是在精品内容但是不够大众的信息的推荐上还有改进空间。
标签: 个性化搜索 , 搜索引擎 , 信息推送 , facebook , Twitter
阅读《SNS对搜索和信息获取的影响》更多内容...
This Written at 十月 25, 2009 by loverty. ,
产品矩阵
星期五, 三月 27, 2009
03年张朝阳斥资收购17173和焦点网 时候,提出了一个门户矩阵的概念,他当时所强调的是的sohu在用户覆盖面上的扩大。今天,由搜狐、Chinaren、17173、焦点房地产网、Goodfeel、图行天下、搜狗组成的矩阵,无论是流量还是用户都是属是绝对大牛,但却未发挥出矩阵的效力,且真正门户矩阵中的成员的有机溶合尚未见成效,似一盘散沙。尽管张老板在07年4月份 不断强调搜狐矩阵已经真正成型,并举例说通行证就是物证。
所谓矩阵,是要能够互相借力,相互支持,达到用户服务互补或者正向关联增益的。而不是一堆服务的平行排布,而资本关系或控制权相关而已。
目前网络服务的矩阵实现的最好的是百度 ,从最早的网页搜索,到从网页搜索析出的垂直搜索:mp3搜索、图片搜索,到后来的贴吧,知道、百科,再到视频搜索,百度搜索形态沿着网络资源形态和用户需求的引导,逐步走到今天,走到搜索和社区的天然的结合,形成了完美的矩阵格局,并构筑了搜索品牌竞争门槛。现在说起百度很多人都说,“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但是他其实说的是百度知道 。
互联网内容服务的矩阵模型针对各个企业可能是各异,他跟资源、技术、人才密切相关,但是肯定是有迹可循的,目前最有戏形成新的矩阵的是twitter 。
标签: 创新模式 , 互联网 , 矩阵 , 搜索引擎 , Twitter
阅读《产品矩阵》更多内容...
This Written at 三月 27, 2009 by loverty. ,
Twitter很好很强大
星期六, 十二月 20, 2008
关于Twitter ,想了解更完整的阐述,可以去百科 学习一下。译作"叽叽歪歪,呱噪,唠叨"比较好。有关的使用技巧和经验工具介绍,可以百度一下 成堆成堆的,本篇不介绍这些,想要沉淀一下对于twitter迅速成长且至今昌盛不衰的思索。 成就今天twitter的模仿者成批,围绕twitter二次开发的网站应用、小软件、客户端也如雨后春笋层出叠见,其中开放性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种 开放,使得二次开发基于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网络服务来延伸,从积敛用户,重新构建网络协同关系很重要。并不是每个开发者 ,或者公司都有这样的网络服务的运维能力,把自己不擅长的事交给擅长的人来做,也是资源按需调配的体现。当然这些附加服务怎么才能不会反过来影响 twitter本身服务和不被SPAM则是个很意思的话题。 另外就是twitter够简单,很简单,太简单了,至今发帖只支持“140字以内文本和链接”,但是简单的背后,其实有巨大的系统化的支持能力,比如手机 wap、sms、客户端、email、web、IM plugin、Firefox扩展、bookmarklet、sns网站/blog的同步发布等,只要你能想到,只要你需要,随时随地都可以 twitter,比如国内用户可以手机绑定叽歪,发布消息都可以同步发布到twitter,这对于“时效性比较高,详尽度有没有太高需求的”信息发布来 说,非常合适。webleon 的社会化媒体系列文章里都能见到twitter的影子,连Dell都用twitter与消费者互动 ,从信息的内容而言,跟ID的关联,表现出很强的媒体性 。当然,在这种互动模式上,也可以加入类似包裹货运状态查询 这样的东西。 Twitter的商业模式是个问题*(又岂止),他的老板说,以后会主要面向企业用户收费 ,新闻也称twitter在招商业产品的产品经理 ,祝愿twitter在能顺利过冬并茁壮成长。
标签: 平台化 , 商业模式 , 微内容 , Twitter
阅读《Twitter很好很强大》更多内容...
This Written at 十二月 20, 2008 by loverty. ,
Terraminds:Twitter搜索及所思
星期五, 十二月 28, 2007
看到Riku 介绍了一款Twitter搜索工具,叫做Terraminds ,很有意思,能够搜索到10分钟前更新的(缺点:时间有点长)Twitter 上的信息,使得对Twitter的应用不只是简单到只能关注人,关注人群,关注系统提醒,而是可以根据浏览者的意愿去通过主题搜索或者聚合信息.一般来讲Twitter上的信息,由于发布太便利,导致信息的内容过于个人化,随意,分散,很难成为目前主流搜索引擎收录或检索的对象,比如Google/Yahoo!对于Twitter的收录测试就是如此. 但是Twitter的内容并非没有任何价值,比如其中就有有很多还是很有时效性新闻价值的事件等.比如我看到的截图好上毛兄isaac/flypig两位的留言就是这样的.Twitter会不会从新定义搜索引擎对有价值内容的判断呢,Twitter所衍生出来的对人的多维度(心情\关注对象\意愿等)表达,能否成为社会化搜索中对人的索引因素呢,越来越多的博客\建站工具\甚至im工具\社交圈服务等都体现出来的个人在网络信息的表达中趋向于更简单更个人化,如facebook,没有文本,比如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音频,甚至一个im签名/在线状态,一个互动动作等.这些对于万千网民没有意义甚至是垃圾,但是对于有目的查找者这就是非常有意义的表达.
标签: 社会化搜索 , 搜索引擎 , Terraminds , Twitter
阅读《Terraminds:Twitter搜索及所思》更多内容...
This Written at 十二月 28, 2007 by loverty. ,
QQ Twitter服务上线
星期一, 八月 13, 2007
腾讯的类似于Twitter 服务腾讯滔滔 正式上线,参与的用户是“叨客 ”(via here )。该服务用户必须通过QQ帐号来登录。目前支持QQ聊天机器人/网页/QQ签名/手机短信等方式,将发布的便捷性玩到了极致。当然它不支持MSN、Gtalk我们都能理解。 试用后发现,腾讯滔滔 完全是以模仿Twitter,并没有特别创新之处,也许Twitter模式本身也就没什么能创新的功能点了吧。腾讯滔滔兼容而且必须有腾讯QQ账户,在注册的便捷性上比Twitter有不少差距,但是反过来想,其实腾讯提供给自己QQ用户试用该服务,其用户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而且Twitter模式本身就很适合QQ用户群中这群磨磨叨叨的人们。 自从Twitter模式被国外炒火以后,中文克隆版Twitter就像雨后春笋般遍地窜出,饭否(fanfou.com)、叽呸de(Jiwai.de)、Komoo、百友区、无聊阁、fish、爱唠叨,Popwu,搜狐的迷你贴,各种各样万变不离其宗。这种模式的前途到底在哪里?实在值得深思,不会象Digg模式 一样风潮一阵就没有几个象样的能活下来了吧(创建人Evan Williams ,他也是blogger.com的创始人)
标签: QQ , Twitter
阅读《QQ Twitter服务上线》更多内容...
This Written at 八月 13, 2007 by loverty. ,